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最常见的误解有哪些?
2021-9-23 9:26:38 来源: 浏览:1次
内容提要:企业社会责任,对于出口企业来说,可能是获得订单的强制要求,但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却可能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
企业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这些词在国内提到的频率越来越高。对于出口企业来说,并不陌生,因为欧美客户大多要对他们进行审核。之前长生生物疫苗造假事件的引爆,归根究底,主要是企业根本不顾及社会责任。这其中,就有可能是因为企业对于社会责任的理解存在误区所致,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社会责任对于公司,尤其是对上市公司来说,到底有何利害关系。 作为上海明傲首席顾问,笔者从业以来,接触到上千家各类出口企业,发现关于社会责任及其审核,就普遍存在以下误区: 一、社会责任就是捐资助学做慈善 不少企业听到社会责任,就以为是企业做好人好事。曾经有企业老板向我们吹嘘,他们汶川地震捐了不少款,自我感觉比其他同行做得好。殊不知,对于一个连员工工资都要恶意拖欠的企业,其社会责任怎么可能达标?社会责任分为多个层次,连最基本的责任都没有履行,而只顾做做秀的企业,不仅无法塑造良好形象,还为日后爆出危机埋下隐患; 二、社会责任审核就是多管闲事多此一举 有企业就纳闷,客户买的是我们的产品,只要把产品做好,价格不高不就可以了吗?客户要求的社会责任审核,和做业务没有任何关系,客户就是为了刁难企业。可是,他们不知道,这些全球知名的公司很有可能因为旗下供应商出现恶劣的社会责任问题而名誉扫地,股价大跌。对于国内上市公司或知名品牌,仅仅关注自身行为还远远不够,供应链各环节也得务必当心; 三、客户审核就是走走形式搞搞关系 这是很多初次接受社会责任审核的企业普遍的想法,觉得审核无非就是走走形式,样品和价格都已经确认了,订单已经铁板钉钉。他们一般不会重视审核要求,更在乎和审核人员搞好关系。但大多情况下,基于欧美客户较为严格的行为守则,对于软硬件相差甚远的企业,大多也会评估风险谨小慎微。最终企业是花钱也难解决问题,往往只能和眼看到手的订单失之交臂; 四、硬件好工资高就是履行了社会责任 随着经济的发展,不少企业都硬件升级,搬入现代化的厂房,但领导理念和管理方式没有同步升级,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企业比比皆是。有些企业认为给员工高工资就是履行了社会责任。 其实,社会责任内涵广泛,工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殊不知,员工的高工资是以超额的加班换来的,而按照法规要求,可能支付的工资还相差甚远。 五、审核中所有的规则都可以变通 不敬重规则是我们企业普遍存在的心态,以为规则都只是说说而已。从现实来看,确实很多法律法规都没有得到好的执行,遵守规则的企业也未必得到尊重,短期内不守规则的企业反而更容易占到便宜。于是信以为真,以为法律都可以不遵守,规则都可以变通。但从长期来看,心存侥幸的企业迟早要遭到惩罚。就如本次爆发疫苗造假的企业来说,投机取巧弄虚作假对他们来说可能就是常态。须不知,聪明反被聪明误,他们应该知道多行不义必自毙的道理。
企业社会责任,对于出口企业来说,可能是获得订单的强制要求,但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却可能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所以,上海明傲首席顾问始终认为,在中国,最应该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首当其冲的,应该是上市公司和知名的公众公司。他们更应该优先向欧美企业学习,不仅要管控和履行好自身的企业社会责任,也要关注供应链环节中的社会责任。
更多EcoVadis审核相关问题,欢迎咨询上海明傲专业顾问021-54940071

|
|